親愛的代禱家人 平安:
2019年3月時,魯瑪夫有幸獲邀參與2019年由世界華福於馬來西亞古晉舉辦的「國際商界使命門徒培訓大會」連續幾天的會議以商業差傳使命為主要議題,差傳對象乃10/40視窗區域。商業差傳的理念,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結合在地產業的同時提供在地就業機會,達到宣教的目的。有人舉出呂底亞為商業差傳的聖經根據之一,因呂底亞信主後,曾接待保羅,或許也有提供他金錢、物質上的奉獻。
馬來西亞會議結束後,世界華福接著在澳洲展開紐澳華人基督徒的聚會;會中同樣提到商業差傳的使命,儼然成為華人基督教界相當重要的課題,亦為傳福音的有力管道之一。當我們追查基督教世界史的脈絡,基督教擴展的痕跡常與貿易路線相當,而外來的基督徒,常被當地史料刻畫成貿易者。他們登陸之處,即為當地貿易、經濟發展之源地。
在此提出,作為生活與工作範圍較為固定的信徒,接收了一個在遠方有商業差傳需要的信息,其所要思考者,便是是否願意支持,並依據哪些因素來做成決定。如果係對北緯10/40視窗的未得之民有特別呼召與負擔者,可先從營商宣教場域,與經過研究未得之民的地域範圍做一比較。
最簡單的方式為攤開世界地圖來觀察;10/40視窗所涵蓋的所有地區,並非全都是未得之民居住地域。像是台灣,也在10/40視窗內,但傳統定義下的未得之民族群中(此處不包括近期提出之新的未得之民概念之一穆斯林等),並未有住在台灣的族群;或者某些國家中的原住民或少數民族,不一定就是未得之民,因未得之民有基督徒比例的限定。